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阮前途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实现2035年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的目标,需要应对一些新情况:
首先,新能源消纳压力剧增。一是项目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新能源项目建设周期远远短于其他电源和电网项目,如果不能做到电网和电源同步规划、同步投产,以及利用市场机制同步消纳,容易出现弃风弃光;二是局部电网承载能力不足。分布式光伏呈井喷式增长,部分地区分布式光伏无新增接入空间。以福建为例,预计2025年分布式光伏将超过1500万千瓦,远超“十四五”规划800万千瓦上限;且在2023年底开展的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中,10个试点县中有4个县新增可开放容量为0。
其次,电力保供难度加大。一是高峰时段新能源有效发电能力不足。新能源已成为新增发电装机主体,但电量季节分布不均、关键时刻顶峰能力不强。以福建为例,2022年最大负荷日,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超700万千瓦,但高峰负荷时风电出力仅为装机容量的2.7%;二是电力系统抗灾能力亟需提升。当前暴雨、洪涝、台风、冰雪等自然灾害趋多趋强,不仅导致新能源无法出力,而且严重危害电网和设备安全,增大了事故风险。
第三,新能源使用成本持续上升。新能源平价上网不等于平价利用,为平衡新能源出力波动和保障电量消纳,需要额外增加电源调节、电网补强等方面成本。据测算,到2025年,为满足新能源发展,额外增加的电网补强等成本将达到0.2元/千瓦时,新能源终端利用成本将达到0.54元/千瓦时,超出燃煤标杆电价约0.14元/千瓦时。
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一是强化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力度。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成立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细化明确相关成员部门、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支持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是“双碳”目标下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议科学制定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行动方案,并纳入各省能源规划和信息化规划,做好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推进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等多种形态有机衔接,提高电网快速响应、防灾抗灾、自治自愈自修复能力。三是支持开发优质抽水蓄能项目。将福建宁德黄田抽蓄、南平太平抽蓄等优质大型抽蓄站点纳入国家重点实施项目,提高地区电网调节能力,加快破解电力电量供需不均衡、分布式新能源消纳等难题。
完善评价体系及技术标准。一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评价体系。聚焦清洁低碳、安全稳定、效率效益三个维度,分类开展受端型、送出型、自平衡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构建,指导各地有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二是完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标准。明确新型配电网设计标准和技术导则,推动智能配网标准化发展。开展电力系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机理研究,支持灾害频发地区因地制宜提高电网防风、防雷、防涝等方面的设计标准。
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一是进一步理顺价格机制。统筹衔接一、二次能源价格政策,研究建立能源转型成本合理疏导机制,加快推动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二是完善适应新型主体互动需要的市场机制。针对储能、电动汽车、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数据中心等新型主体,结合其物理特性和经济特性,持续完善市场准入、市场品种和交易组织,激励主体参与系统调节;三是做好绿电交易与绿证、碳市场的衔接。完善绿色电力供给消费体系,加快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绿色消费核算与认证、电碳市场协同运行等工作,持续扩大绿电交易规模,充分反映新能源绿色环境价值。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