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9-86252006
首页 节能产品 环保产品 节能环保商家 节能环保资讯
节能产品

TOP

氢能产业用人需求激增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2024-12-10 10:13:14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作者: 【 】 浏览:0次 评论:0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正加速推进,氢能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变革的重要力量。今年11月,氢能被正式纳入刚刚颁布的《能源法》,氢能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对氢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环球网记者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联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举办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人才发展峰会上获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提速升级发展对氢能人才的需求激增。需要政产学研用互相衔接、有机推动,加快氢能产业生态的合作建设,完善人才培育与供给体系。
  人才供应无法满足产业链巨大需求
  “氢能产业和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发展,而中国正处于领先地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UNDP China)副代表乔展(James George)在峰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到这个事实:政策方面,颁布的《能源法》将氢能纳入,这是氢能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中国各地正在考虑新的发展计划,并考虑如何为行业研究机构提供新的激励和支持。技术方面,氢作为一种新能源,其迅速发展对技术突破的投资至关重要。绿氢方面,绿氢在实现零碳排放方面有很大潜力,很高兴看到中国在这方面的良好进展,希望在中国继续这一进程。
  “对于氢能这个正在发展的行业来说,人才发展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本次峰会的重点。随着国家的发展,培养氢能行业的人才非常重要。”乔展强调。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欧阳明高也在峰会上强调,在可再生能源大背景下,氢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当前氢能产业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相较其他新能源领域仍需大幅提升规模与质量。
  与会嘉宾指出,当前,氢能领域人才供应无法满足产业链巨大需求。
  一方面,氢能人才供应严重不足。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民给出了一组数据:根据预测,到2025年交通领域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5万辆,2030或2035年保有量100万辆为基础,2025年国内氢能技能人才需求约5万人,2030年为25万人。
  “全国研发电池的工程师是百万级以上,而相比光伏、电池等新能源技术,氢能的人才是最少的。”欧阳明高举例指出。
  另一方面,氢能人才培养难度相对较大。
  国家电投集团佛山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磊介绍,氢能行业是一个尖端行业,是综合性、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电化学、材料学、工程学、物理环境等诸多学科,培养难度相对较大,氢能产业因发展起步晚,缺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技能人才培养缺乏经验、缺少国家层面职业技能的标准评价体系。而硕士、博士相应学科还没有建立,也就意味着缺乏经过系统化培养的人才。培训场地用氢安全及安全监管等导致涉氢的技能实训开展也有一定的困难。
  中电联人才评价与教育培训中心连续多年编制发布《2022年度全国电力行业人力资源及教育培训大数据报告》《中国电力行业人才年度发展报告2023》。中电联人才评价与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慧翔坦言,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开设氢能技术专业的院校大致20所,我国还缺少在国家整个氢产业链的人才储备体系,教学体系中缺少专家师资力量,
  佛山做“破局者”和“先行者”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氢能全产业链的竞争力,已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和较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佛山也是全国氢能人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乔展介绍,长期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力推动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与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合作,在中国多个省市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同时支持中国氢能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在扩大和加强研发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将业务扩展到技术和职业培训(TVET)领域。”他介绍,UNDP以佛山为试点开展“UNDP-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经济职业学院”项目,为中国其他省份地区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氢能技术人才体系建设打造一套可复制的样板。
  记者了解到,2021年开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合作开展“UNDP-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经济职业学院”项目,项目自2021年12月启动,已累计培养学生322名、师资10名,并另外带动佛山培养出了学生1044名、师资40名;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编制完成课程教材与实操题库,为氢能产业职业教育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助力氢能职教专业化、系统化。
  佛山市副市长徐童在峰会上介绍,近年来,佛山不断吸引汇聚众多高能级科研平台与顶尖人才,形成了强大的科研集聚效应。
  2019年,佛山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仙湖实验室,该实验室不仅被列为广东省第三批省实验室,还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名单,正积极创建国家能源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并形成了张清杰、程一兵等7名院士为核心、国家级高端人才为骨干的人才队伍,科研人数超过280人,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9项,申请专利417项,获授权专利168项。
  佛山市南海区还与孙逢春、郑津洋等院士及专家团队合作,相继创立了华南氢安全促进中心、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开展氢能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在佛山市南海区,从事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的氢能人才已超过2300人,在这里生活的每1000人中就有1人从事氢能相关产业的工作、学习和研究。为氢能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是全国氢能人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快氢能产业生态的合作建设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氢能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资源。
  与会专家表示,氢能产业从示范应用到规模化推广、再到市场化驱动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产学研用互相衔接、有机推动,加快氢能产业生态的合作建设,最终实现产业共赢。
  常磊围绕企业端氢能产业人才需求举例介绍:“目前我们人才主要来自化学材料、动力工程、能源化工和新能源材料等专业,或者接触过燃料电池和PEM制氢相关课题的,这些同事们来到公司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人才培养成本来进行培养。”从公司员工年龄结构来看,平均年32岁。从学历来看,硕博占比接近70%,拥有氢能领域专家10余位,氢能领域骨干人员400余人。在公司内部人才模型和标准指引下,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搭建潜力人才库,建设人才梯队。
  张慧翔介绍,在职业领域,除了申报职业之外,中电联人才评价与教育培训中心还注重标准的开发、教程的建设、题库的开发,可以开展人才的相关评价和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也在致力构建每一个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从单一的校企结合到在行业层面搭建平台,深度推动企校发展。
  面对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高级人才需求,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处副处长余红平在峰会上表示,下一步,一是要持续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加快推进氢能产业相关专业的升级与数字化改造。二是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等教学的关键要素改革,实施好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做实氢能产业相关领域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三是以2024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顺利召开为契机,会议上周在天津顺利召开,依托项目打造氢能人才培养体系样本,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向世界输出中国氢能职业教育办学标准、培养标准、价值标准等,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塑造力。
  峰会期间,28家包含科研机构、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单位达成了全国首个氢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共识“氢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南海共识”。南海共识以“政、产、学、研、用”五方主体协同为核心,着眼于氢能全产业链的人才需求,通过产教融合、资源整合,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共识的发布将为全国范围内的氢能教育与产业合作树立标杆。
  环保节能网热线:029-86252006
  环保公司网址:www.hbjnw.cn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
Tags:氢能产业 责任编辑:hbjn200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浙江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年度购电量..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