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9-86252006
首页 节能产品 环保产品 节能环保商家 节能环保资讯
节能产品

TOP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研判及对中央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2021-08-18 10:54:07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 作者: 【 】 浏览:0次 评论:0

  双碳目标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能源需求还在增加的背景下提出的,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我国能源结构的加速转型,更是经济结构的一次巨大变革,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革命。中央企业要从政治高度抓好双碳目标的落实,拿出抓铁有痕的决心,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在中央企业层面制定落实双碳目标综合性方案,并在各业务板块予以细化落地,提高中央企业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专题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明确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韩正副总理今年5月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央企业要发挥引领作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带头压减落后产能、推广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能源需求还在增加的背景下提出的,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我国能源结构的加速转型,更是经济结构的一次巨大变革,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革命。中央企业要从政治高度抓好双碳目标的落实,拿出抓铁有痕的决心,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在中央企业层面制定落实双碳目标综合性方案,并在各业务板块予以细化落地,提高中央企业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速度。

  一、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及国内碳排放现状

  (一)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全球变暖,危及全人类生存。

  大气中有多种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类。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并重新放出大气中的红外辐射,使地球表面变得越来越暖,从而带来一系列气候变化。根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的预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到2100年,全球气温和海平面可能分别上升1.1-6.4℃和16.5-53.8厘米。人类活动引发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贡献至少占95%。

  (二)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不涉及意识形态、各国可以共同行动的重要领域。

  目前全球已经有50多个国家实现达峰,排名前15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中国、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日本、韩国、南非和德国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三)从碳排放现状看,我国是全球年度碳排放第一大国,能源活动是全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

  2019年,我国全社会碳排放约105亿吨,其中能源活动碳排放约98亿吨。从能源品种看,燃煤发电和供热排放占能源活动碳排放比重44%,煤炭终端燃烧排放占比35%,石油、天然气排放占比分别为15%、6%。从能源活动领域看,能源生产与转换、工业、交通运输、建筑领域碳排放占能源活动碳排放比重分别为47%、36%、9%、8%,工业领域中钢铁、建材和化工三大高耗能产业占比分别达到17%、8%、6%。

  (四)双碳目标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举措。

  能源安全是我国在外部环境变化下的最大短板,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达73%,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也在40%以上。以双碳目标为大方向,尽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推进交通领域的电动化和氢动化,就能大大降低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自主保障水平。

  二、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体系

  从中央顶层政策看,中央已成立高规格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将以“十四五”规划为抓手,中央、地方、企业多层级同步推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在2035年目标中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战略任务中提出“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在中央政策最高层面对双碳目标进行了方向性部署,预计今年将出台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对未来十年碳达峰进行系统性部署。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从有关部门政策看,生态环境部牵头起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开始公开征集意见,这是碳排放权方面的关键文件,文件规定对各地区的碳排放分配最终还是要落到具体企业,并通过有偿分配体现碳排放权的价值,同时将形成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宣布将从六大方面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包括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增加生态碳汇等。工信部宣布将制定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鼓励工业企业、园区建设绿色微电网,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各行业各地区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

  三、双碳目标对重点行业的挑战及机遇

  双碳目标涉及整个经济系统,包括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农业、生物科技、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我们结合中央企业涉足的主要行业进行以下分析。

  (一)电力:我国要在人均居民用电量继续攀升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电气化率,大幅削减非石化发电量占比。

  从总量上看,根据落基山研究院(RMI)的测算,中国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将发电量从目前的约7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50年的15万亿千瓦时。从用能结构方面看,根据清华大学的测算,2050年中国非石化发电量占总电量的比例将超过90%,煤电比例则将降至5%以下;当前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5%左右,而实现碳中和要求2030年将电气化占比提升到30%以上,到2050年进一步提升至55%。

  火电方面的变革需要高度关注。在双碳目标下,火电资产将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大量未达到退役年限的煤电资产将提前退出市场,二是火电利用小时数将持续下降,未来火电将更多用于调峰平抑发电曲线。与此同时,煤矿资产可能面临较大幅度贬值的风险。

  清洁低碳能源仍存在发展机遇。从2010年开始,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大幅增长,目前装机容量分别超过2亿千瓦,占全球份额也都超过30%。但在中国电力系统中,风电和光伏的发电量占比仍然很低,2019年分别为2.9%和5.4%,与双碳目标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风电和光伏仍有较大发展前景。

  (二)天然气:消费占比仍将继续提升。

  天然气是介于传统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低碳清洁能源,碳排放强度低于煤炭和石油。“十三五”期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5.9%提高到8.5%,2020年我国天然气总产量同比增长9.8%,达到1888亿立方米。从长期看,天然气使用仍然有碳排放,可能是化石能源向非化石零碳能源转换的过渡品类。从中短期看,考虑到2019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为24.2%,我国仅为8.5%,还存在明显提升空间,而且从实现碳达峰国家的历史看,天然气使用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未来一个时期天然气消费量仍会持续增加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三)工业:钢铁、水泥等能源密集型行业受影响明显,需要加快转向低碳技术路线。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领域碳排放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国家。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上下游之间高度关联,改变现有生产流程势必带来整体产业链的变革。大量生产设备有着较长的生命周期,一旦重建和改造,成本较高,甚至导致资产搁浅和银行坏账。我们需要把工业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强度降到同行领先水平,就不怕西方借碳税打压中国。

  以钢铁、水泥两个能源密集、碳排放强度较高的行业为例。一是钢铁行业,脱碳的关键技术步骤是推动生产工艺转型,由高炉冶炼向电弧炉冶炼路线进行转变。根据钢协数据,2019年我国钢铁行业90%以上的产能采用高炉(BOF)技术,而电炉技术(EAF)仅占生产总量的9%。特别是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炼钢技术,碳排放量仅0.4吨二氧化碳/吨钢,若使用绿色电力为电炉供能,则碳排放量可降为0。但由于废钢资源供应不足、工业电价较高等因素,电弧炉生产路线经济性不及高炉炼钢,导致我国电弧炉生产路线的粗钢产量占比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7.7%。二是水泥行业,水泥生产带来的碳排放来自石灰石原料本身的锻造过程,一条可行的脱碳路径是从底层实现原材料的颠覆,用非石化基材料替代石灰石原材料,与此相对应的燃料也需要实现零碳替代。由于对应的工业流程需要改变,涉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因此该技术路径进展较为缓慢。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具有重大投资价值。根据麦肯锡最新的研究,鉴于水泥生产中熟料工艺排放的特点,在没有新兴技术大规模代替熟料的情况下,碳捕集与封存(CCS)将成为水泥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唯一选择,预计到2050年贡献行业约50%的碳减排。可考虑形成“CCS工业园区”模式,与其他需要依赖CCS技术减排的行业(如钢铁、煤电等)组团开展减排试点。

  (四)建筑业:建筑行业将成为中国最晚实现碳达峰的领域,预计建筑节能减碳标准将提升。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2019)的预测,中国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将继续增加,达到峰值时间预计为2039年前后,比全国整体实现碳达峰的时间预计晚9年,可能成为中国最晚实现碳中和的部门。预计我国将重点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以被动式保温为基础,结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先进热泵技术,有效降低建筑用能。我国还有规模庞大的存量建筑,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升公共建筑能效水平,是建筑领域节能的重要途径。

  建筑的节能改造是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的首要举措。可以从建筑材料的减排和提效入手,使用中空或Low-E节能建筑玻璃削减建筑能耗,或是使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替代传统的水泥墙、砖墙,以减少水泥、建筑砖烧制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还可以综合采用热力管网改造、加强墙体隔热、使用节能电气设备、改善采光、房顶绿植等等。此外,取暖和空调用能的脱碳化也是重要方面,比如使用光伏等清洁电力、地热能、生物质取暖等,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炊事等用能电气化。

  (五)碳资产:重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中所蕴含的机遇。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已于今年7月上线交易,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这为企业利用碳排放权实现增量收益带来了机会,也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新的业务发展空间。

  碳资产的运营模式如下:①企业取得初始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量与企业历史排放数据高度相关。②企业完成环保技改后,配额将成为其增值资产,形成碳资产。③企业将有多余的碳排放配额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出售,获取经济收益。④由碳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出碳金融市场,进行衍生品(如碳期货、碳期权与碳远期)等多品种交易。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被纳入碳排放管控中,环保技改能力强的企业竞争力优势更加突出。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碳资产的规模还相对较小,处于初步成长期,预计随着碳排放交易权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市场体系的健全,碳资产的重要性就逐步显现。

  目前全球在碳资产管理最知名的公司是特斯拉公司。碳交易收入是特斯拉首次实现盈利的重要助推力量,通用汽车以及克莱斯勒就在公开场合中表示,这两家车企将向特斯拉购买其在美国的碳排放信用额度。特斯拉2020年财报显示,通过碳交易收入15.8亿美元。近五年里,特斯拉靠出售碳排放额度获利超过33亿美元。

  四、对中央企业的几点建议

  (一)抓好统筹,列入规划,及早进行测算研究。“十四五”是我国碳达峰的关键时期,建议:一方面在各中央企业“十四五”规划中列入各个业务碳达峰的分解目标;另一方面及早核算中央企业各重点业务板块的碳排放情况,并对未来碳排放权分配进行前瞻研究,把碳减排作为一个长期坚持的工作,避免“运动式”减碳。

  (二)高排放业务结合具体实际加快向智慧、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拓展新业务。建议电力业务早做研究、早日调整发电用能结构,更加严格论证新上火电机组经济性,结合新能源区域布局对全国电力业务进行调整优化,并大力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和储能业务。建议钢铁业务争取政策支持,积极推动生产工艺转型。建议燃气业务认真研究双碳目标对其销售量及价格的影响,抓住行业中短期存在的扩张机会,并努力培育氢能业务。建议水泥业务重视CCS技术的投资和应用,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试点,获取行业发展的先行者优势。

  (三)重视储能市场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碳中和情景下电网将从传输煤电为主到传输非化石能源发电为主,因此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电力系统大规模接入可再生能源需要储能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建议央企高度关注双碳目标下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央企之间的协同优势,合力攻关储能关键技术、探索大规模应用商业模式。

  (四)建筑业务加快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将低碳节能列为企业核心发展要求之一。在建筑材料的减排、提效,在热力管网改造、墙体隔热、节能电气设备使用、采光、房顶绿植,在取暖和空调用能的脱碳化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形成建筑业务“绿色建筑”品质。

  (五)重视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与低碳绿色化的结合。ICT行业可以通过赋能其它行业来促进这些行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都有与能源、建筑、交通、工业、农业等行业进行结合来促进降低碳排放的应用场景。建议各央企以信息化技术平台为基础,增加绿色低碳减碳的要求,充分发挥好数字化技术对碳减排的作用。

  (六)重视产业链上高碳企业的成本上升风险。各央企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碳减排发展,也要对上下游关键企业进行同步评估,模拟碳达峰对其业务的短中长期冲击和影响,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预案,主动选择产业链中对碳成本上升更为不敏感、更具有韧性的企业进行合作。

  环保节能网热线:029-86252006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

  环保公司网址:www.hbjnw.cn

Tags:碳达峰 碳中和 责任编辑:hbjn200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核电、风电和光伏是实现中国电力..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