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水平持续提升
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十八大”以来,云南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7.6%(截至2021年底)。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占比超过42%,居全国前列。
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步伐加快
不断加强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全面提速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开发,绿色能源跃升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2021年,全省绿色能源装机突破9500万千瓦,绿色发电量3309.85亿度。我省西电东送电量累计突破1万亿千瓦时,约为10个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相当于为南方区域减少标煤消耗2.9亿吨、减排二氧化碳7.7亿吨。目前,云南省绿色能源有多项指标领先全国,分别是:绿色能源装机占比84.9%、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88.37%,分别高出全国平均44、60个百分点;清洁能源交易量占比97%。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集中力量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等绿色“三张牌”。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绿色食品成为全省出口第一大项商品。推动绿色能源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全省绿色铝硅产能规模优势突出,与使用火电生产电解铝相比,每年可为全国减少碳排放7000万吨左右。提升服务业绿色化水平,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保健康养、文化体验等大健康产业。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4.8∶40.2∶45.0调整为2021年的14.3∶35.3∶50.4。
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力度持续加大
工业领域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企业严格清单化管控,对查出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两高”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停产整改,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严把“两高”项目能评关和环评关,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深入实施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全省累计发布钢铁、水泥、合成氨、工业硅、制糖等16个行业111户(次)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扎实推进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近三年来对全省720户工业企业提供服务,挖出节能潜力累计达102.6万吨标准煤。
建筑领域
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施工阶段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均达到100%,全省竣工验收的绿色建筑占比达到77.3%,昆钢科技大厦荣获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全省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约6.7亿平方米,共有102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超过1800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领域
调整优化运输结构,铁路和水路客货运周转量逐年增加,新能源运力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底,全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清洁能源与新能源车辆分别达到8236辆、12400辆,清洁能源与新能源车辆占比分别达到55.3%、39.5%。昆明市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由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编制的《绿色公路客运站评估技术要求》和《绿色公路货运站评估技术要求》成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农业领域
有序推进农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户用沼气保有量163.28万户,沼气工程累计达到1778处;节能炉具411.19万台;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226.64万台,面积达645.84万平方米。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38%。
公共机构领域
持续开展公共机构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截至2021年,全省60.55%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累计创建140个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遴选11个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和2个国家级水效领跑者。
商业领域
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饭店131家、绿色商场9家。
节能工作基础持续夯实
节能法规标准不断完善。推进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开展节能标准化和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组织开展《云南省节约能源条例》修订和《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方案实施指南》地方标准制定工作。节能监管能力不断加强。 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及应用,对全省700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智慧化管理。强化节能监察执法和处罚力度,督促企业节能主体法律责任和义务落到实处。
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深入分析研判云南碳达峰碳中和基础和优势、机遇和挑战,加强对碳达峰碳中和两阶段战略路径的整体谋划。省级各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科技、财政、金融、碳汇等重点领域行动方案,加快形成云南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