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9-86252006
首页 节能产品 环保产品 节能环保商家 节能环保资讯
节能产品

TOP

中国风电、光伏闪耀全球
2021-07-05 14:44:11 来源:国际节能环保网 作者: 【 】 浏览:0次 评论:0

  “年少时常常眺望的老家山头,栽满了风机;邻居家的屋顶上,装上了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改变周围世界的速度,比想象中还快。”在北京工作8年的陈奇夫妇,老家分别在福建、江西,近期一路自驾南下时,他们不由心生感慨,在微信朋友圈里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目前,福建省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如火如荼;江西省正聚焦光伏等领域,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新能源从未像现在这般贴近人们的生活。 
  “十四五”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擘画出美好蓝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按下“启动键”,我国新能源行业捷报频传。在青海,海南州光储一体化实证基地项目和德令哈220万千瓦多能互补项目同时开工,高原上崛起的“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描绘出青藏高原规模化利用清洁能源的宏伟图景;在甘肃,“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梦想成真,历经12载建设,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拔地而起,串联起玉门、瓜州、肃北“大风口”。 
  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光伏大国、风电大国,我国新能源产业用创新驱动蝶变,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量质齐升的“井喷式”发展:走上去,装机规模及技术制造实现全球领跑;走下去,累计让上百万无电群众家中亮起了温暖灯光,给千家万户带来致富新路子。 
  装机规模连年雄踞全球首位
  国务院2020年底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2012年以来,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4%,提高了8.9%。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直至2000年的时候,风电装机容量还不到40万千瓦,而且设备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光伏装机量到2011年时也仅为350万千瓦。资料显示,2004年,风电价格高昂,在0.8—2.0元/千瓦时之间,被称为“花瓶”;同一年,南澳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产,拉开了中国光伏电站建设的大幕,但直到2008年,光伏上网电价依然高达4元/千瓦时,比风电更加“高不可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清洁能源产业政策,着力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2006年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让新能源“有法可依”。随后执行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9年、2011年,业界呼唤已久的陆上风电、光伏标杆电价相继出台,2012年,风光发展专项规划等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政策护航、市场活跃、全产业链乘势而上,我国新能源产业由此迎来了规模化大发展。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并网风电规模达到5258万千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十二五”末,累计光伏装机量达4318万千瓦,超越德国,跃居全球首位。 
  规模上升的同时,成本实现大幅下降:2020年,陆上风电价格降至0.29—0.47元/千瓦时之间;2008—2020年,经过两次批复电价、两次特许权招标、八次发布标杆电价调整后,光伏上网电价已从4元/千瓦时降至0.35元/千瓦时,成为可与煤电比拼性价比的优质电源。 
  当前,风电、光伏发电正在加快成为新增电源主力。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2.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5亿千瓦,双双继续雄踞全球首位。其中,风电新增装机量飙升至7167万千瓦,同比大增178%,超过此前3年新增装机量之和。 
  全产业链蹚出自主化之路 
  今年7月初,盛东如东海上风电工程现场异常忙碌,国产化5兆瓦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调试工作。这台海上“巨无霸”实现了机组一级部件国产化率100%、整机国产化率超95%,代表了目前我国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最高水平。 
  回望11年前,同样是在7月初,矗立在上海东海大桥东侧的34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将风电送入上海电网,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大幕就此拉开。时至今日,我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已突破千万千瓦。 
  技术进步是推动能源产业升级发展的源动力。从高度依赖进口到实现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国产化,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快速成长不仅保障了能源供应多元化,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飞跃:低风速风电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国内风机90%以上为国产机型,10兆瓦海上风机开始试验运行;2020年全球风电整机商十强中,中国企业占据七席…… 
  光伏的表现同样耀眼:技术迭代持续加速并不断刷新转换效率纪录;光伏组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中,7家来自中国;新能源国际标准参与度和标准产出率显著提高…… 
  国内风、光产业的大发展,强力带动了新能源标准、设备、技术“走出去”。在肯尼亚,中国企业融资承建的加里萨5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电价低至12先令/千瓦时,比当地担任供电主力的柴油发电足足便宜8先令/千瓦时;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企业建设的札纳塔斯风电项目,年发电量高达3.5亿千瓦时,可满足一百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为当地环保事业和去碳化起到示范作用;在阿联酋,中国企业以0.0135美元/千瓦时的电价中标阿布扎比1.5吉瓦光伏项目,创造了光伏发电的世界最低电价纪录。 
  在碳中和中发挥更大作用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近8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约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6万吨。”4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场项目——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将持续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优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能源的绿色发展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实现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21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8.4%;其中,风电46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5%,光伏发电26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1%。新能源保持高利用率水平——2020年,全国风电利用率升至97%,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与2019年持平,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市场的活力仍在充分释放之中。这个从成长之初就高度市场化、社会化的行业,市场主体多,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充分,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前景不可限量。 
  在此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更为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施展舞台。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诺言,正推动中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新能源将在其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论 | 勇当新时代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主角
  四十年,从“名不见经传”到“举世瞩目”,中国风电装机规模领跑全球;二十年,从“试验示范”到全产业链“爆发式”增长,中国光伏发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新能源产业短时间内成功甩掉“昂贵花瓶”的帽子,蜕变为拥有“双料冠军”的“实力派”,这样的成绩单着实耀眼。 
  数据最有说服力。200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还不到40万千瓦,与之相伴的是电价高企、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到了2020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2.8亿千瓦,较20年前激增700倍,同时,电价大幅下降、设备实现高比例国产化。光伏发电的表现更加抢眼:从2008年拉开光伏电站建设大幕,到2015年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仅用了7年时间;电价降幅接近90%、光伏组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我国企业占据7席等优异成绩,更是“光伏强国”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 
  如今,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合计超过5亿千瓦,并分别连续11年和6年稳居全球首位,且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态势丝毫未减。在拥有全球最大规模装机和发电量的中国电力系统中,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新能源这个昔日无足轻重的“替补队员”,今天已成长为举足轻重的“种子选手”,是名副其实、前途无量的“后浪”。 
  但新能源的未来之路,绝非波澜不惊、一帆风顺,持续遭遇波折和瓶颈是大概率事件。过去几十年,尤其是近10年来频发的弃风、弃光问题,已深刻说明,受制于资源属性,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天生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的特征,这对产业自身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此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将是纸上谈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的西欧部分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新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全社会的用电成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也给我国新能源的大发展提了个醒——转型是有成本的,并且很可能代价不菲。虽然我国新能源上网电价连年大幅下降,且仍在快速下降,但相对于火电、水电等传统电源,新能源目前仍不具备与之规模化竞争的优势。新能源的发展,还需要整个电力系统为其保驾护航,这也会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这些成本最终难免会通过“电价上涨”的方式传递到消费端。电价是关系亿万群众的民生问题,因此必须引起能源主管部门和新能源企业的高度重视。大规模、价格合理地保障电力供应,依旧是新能源产业必须面对的艰巨挑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短短数十载,新能源产业克服千难万险,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量和质的快速跃进离不开国家的全力支持,其背后是国家对全球能源格局走势的精准研判、应对气候变化的高瞻远瞩。站在这样的历史关口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能源必将成为未来电力安全供应的主力军。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中国新能源产业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夯实了雄厚制造基础、打造了完善产业体系,但必须意识到,目前新能源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仍不到10%,离“主体”地位还很远。 
  勇立潮头,奋楫争先。如今,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已经明确,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号角已经吹响,新能源产业必须也必将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担负起更大的使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环保节能网热线:029-86252006

  环保公司网址:www.hbjnw.cn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

Tags:风电 光伏 责任编辑:hbjn200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碳中和 二氧化碳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