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与我国光伏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基因不无关联。
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初期正是充分利用了海外的资金、市场、技术及人才资源,才推动了我国光伏制造产能的快速扩大。
市场方面,2004年,德国政府修订了EEG法案,极大拉动了全球光伏市场增长。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初期就是为了满足海外市场对光伏产品的快速增长的需求。至2010年,我国90%的光伏产品仍是通过出口供应海外光伏市场。我国光伏市场启动后,虽新增光伏装机量已经连续八年位居全球首位,但我国每年仍有60%以上的光伏组件产品出口,全球市场已经成为消纳光伏产业供应链风险的重要缓冲器。
人才和技术方面,我国一批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及华侨灵敏觉察到新技术和市场的到来,携技术归国创业,创立了尚德、中电光伏、阿特斯等第一批光伏企业,这些企业家也被称为中国光伏产业的“拓荒者”。
资金方面,我国几家龙头光伏企业在发展初期正是通过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快速扩大生产规模。2004年,中国的光伏制造产业的产能达到50MW,同比增长了318%;在随后的几年,每年增速均维持在100%以上,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由此奠定了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截至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建立起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产业格局。国内大循环是指除了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主产业链环节100%本土化之外,与之相配套的设备、材料、部件等也实现了90%以上的自主可控,之前说的“两头在外”中的硅料已实现80%左右的自主化供应,下游应用市场已占据全球市场的37%以上。尤其是在国际循环中,我国光伏产业更是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我国光伏产业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口,为海外贡献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我国光伏产品已出口至近200个国家或地区,近5年年均光伏产品出口额(包括硅片、电池、组件)超过170亿美元;二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布局产能。目前我国已在20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建有光伏产品制造厂,产品覆盖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玻璃等领域;三是直接参与海外电站建设。截至目前,中国光伏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已超过60个,为海外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能源低碳化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但仍应看到,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仍旧严峻,挑战仍十分巨大。纵观我国光伏国际化发展历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国际金融危机,欧美“双反”调查,美国337调查、201调查,印度保障性关税,土耳其反倾销等层出不穷,有些措施甚至导致了我国光伏行业的几次阶段性寒冬。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我国光伏企业的自身努力下,我们通过持续降本增效、开展海外布局、不断开拓新兴市场,有效化解了各类贸易保护壁垒,抵抗贸易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但我们也应看到,近期发生的几次贸易保护手段不同以往,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贸易保护手段不利影响大、潜在覆盖面广、规避措施有限,需要我们从企业、行业、政府等多个层面加以重视和预警,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预案与解决措施,避免对行业造成潜在不利影响。
|
环保节能网热线:029-86252006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
环保公司网址:www.hbjnw.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