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可持续发展来解决。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当前,全球气候危机日趋严峻紧迫,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梳理了全球十大风险,其中多项风险与气候变化相关。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可持续发展来解决。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态脆弱、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同时面临发展、民生、减贫、环保等多重任务。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还要在更短时间内把污染、排放控制住、降下来,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难度超乎想象,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比较早就明确提出,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0年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居世界第一,是全球风电、光伏和电池设备主要供应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占全球一半。随着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中国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高。中国实践说明,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非但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还能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国愿通过南南合作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绿色发展经验,尽己所能提供帮助,与各方一道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主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时代十年,中国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15年《巴黎协定》谈判胶着之际,中国分别与美国、法国、欧盟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同时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作为“基础四国”也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存有较大分歧的问题找到着陆点和搭桥方案。习近平主席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系统阐述中国立场,并会见主要国家领导人,推动各方达成共识。各方共同认识到,面对气候变化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正是这样的共识和决心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取得了重要成果,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
2017年个别大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之际,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传递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信号。这给当时一些处于摇摆状态的国家吃下了“定心丸”,使面临不确定性的多边进程稳住了阵脚,使《巴黎协定》从签署、生效顺利走向实施。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气候危机交织之际,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举措有力支持联合国提出的绿色复苏倡议,鼓励带动了其他国家提出有力度的气候行动目标。目前,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趋势已不可逆转。
今年2月,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宣布将首届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授予我,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转型的充分认可。我参与这项工作已有30多年,有幸亲身经历了生态文明在中国从理念到实践的过程,见证了中国与各方一道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在曲折中不断前行。
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面对共同挑战,世界各国应加强对话合作,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携手呵护好人类唯一的地球家园。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