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逐渐成为电源主体,“源随荷动”的传统电力系统生产组织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3年3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意见》提出“需求牵引、数字赋能、协同高效、融合创新”四项基本原则,制定2030年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目标,并推出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推进应用试点示范等五大类、18项支持措施。 以数字化智能化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实体电网数字呈现、仿真和决策,探索人工智能及数字孪生在电网智能辅助决策和调控方面的应用,提升电力系统多能互补联合调度智能化水平,对电力行业而言意义非凡。随着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引入数字化技术成为提升电网对新能源承载能力的重要方式。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炜28日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智慧能源分论坛上表示,国家电网公司顺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融合发展趋势,紧紧围绕数字中国建设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数字经济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助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建设。 金炜在致辞中提到,电网是能源转换利用和输送配置的枢纽平台,提高电网数字化水平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现实需要。国家电网将加强协同合作,加速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深度应用和创新融合,共同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强化联合攻关,充分利用各方优势,携手解决共性的技术难题,突破卡脖子的关键问题,推动能源技术、数字技术自主可控和创新;凝聚发展合力,共创能源生态,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携手共建充满活力的能源数字经济新模式。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电网生产、管理、运营等能力进行有效集成并实现数字化、智慧化,是电网企业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的重要支撑。 数字化转型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推进,而是双向发力、迭代创新。从10年前的智能电网到如今的电网数字化转型,电网的生产模式、组织模式、电力的调度形式正发生着快速迭代。 根据南方电网发布的《数字电网白皮书》,电网实现数字化转型后,以“电力+算力”为核心驱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协同调度,形成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的数字化平台,有利于加大风光水火储联合优化调度,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 电网企业拥有海量设备资源、联系千家万户,通过接入各类边缘设备、感知设备及5亿只智能电表,构建分布广泛、快速反应的电力物联网,有力支撑了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 我国的配电网网架、设备基础薄弱的问题一直存在。同时,配电网还面临分布式电源、储能、微电网、电动汽车以及用户深度参与互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压力大,新型交互式用能等设备大规模接入。配电网日常的维护难度越来越大,甚至部分地区的供电可靠性难以达到要求。因此,亟需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辅助低压设备巡视、运维、监测、故障抢修率低,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撑起配网精益化运维及优质服务工作要求。 在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电力系统迫切需要提升系统智能化与数字化程度,用能信息的广泛采集、能效在线分析与管理、源网荷储实时互动、需求侧多种负荷可调节等新的要求随之而来。配电侧的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更多更细,需要重新思考新的用户参与方式、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可开拓的市场空间。 环保节能网热线:029-86252006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 环保公司网址:www.hbjnw.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