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路径突破与政策保障体系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驱动力。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重要科研和人才项目资助下,由湖南大学张跃军教授团队撰写的专著《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途径与政策研究》近期出版。该书紧扣中国碳减排目标和低碳发展战略,从国家、省际、行业和居民等层面,系统研究了减排路径突破与政策体系设计的关键科学问题,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途径与政策研究》首先剖析了碳减排效应的驱动机制,为培育我国的低碳发展路径提供了新动能。研究碳排放变动的根源,是准确预判碳排放的未来变化趋势以及获得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的重要基础,也是制定精细化减排决策方案的有力支撑。该书克服了结构分解方法和指数分解分析方法难以考虑技术因素的局限性,基于生产分解分析模型,揭示了经济发展、技术效率和技术发展等对我国碳排放变化的驱动机理,发现了遏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与新动能,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保障措施。
其次,这本专著突破了碳减排目标与经济目标的之间的复杂冲突关系,实现了工业行业低碳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推进。如何释放碳减排潜力的经济效益,以及平衡减排目标与经济目标,是有序推动工业行业“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考量因素。作者率先测算了中国各省域工业部门的排放效率、减排潜力以及提高排放效率获得的可能经济收益,完备了排放需求与碳配额合理分配的科学评估方法,发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碳排放回弹效应水平。同时,突破了传统的拥挤效应难以考虑非期望产出变化的局限性,提出了资源过度使用下的非期望碳拥挤与绿色技术创新作用下的期望碳拥挤的概念与测度方法,从减少资源浪费、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的视角,设计了工业经济发展和碳减排双赢的有效路径与政策体系,丰富了工业行业低碳转型路径的相关理论。
第三,这本书拓展了交通部门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方法与实现路径,构筑了交通部门低碳转型的竞争新优势。科学评估交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对于将我国建成低碳绿色可持续交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书中既构建了交通部门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完善了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方法体系,解决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交通部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又兼顾了非期望碳拥挤效应和期望碳拥挤效应,克服了技术限制型生产瓶颈,挖掘了技术创新型减排潜力,为加快建设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该书全方位多视角揭示了居民消费低碳转型的路径,提升了居民部门实现“双碳”目标的韧性。实现“双碳”目标,不仅将全面重塑我国的经济结构、生产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宏观发展因素,而且会深刻影响居民微观层面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居民消费的低碳发展路径对于我国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该书既全面考虑了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提出了居民消费的减排路径,又基于碳排放的关键关联部门,获得了居民消费低碳转型的净前向、净后向与混合碳排放关联的关键路径,为统筹推进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低碳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
总之,这本新作聚焦工业、交通和居民等重点部门,围绕碳减排效应分解、减排潜力评估、碳拥挤效应评估、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测算以及碳排放回弹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综合运用计量经济、投入产出和数学规划等多学科模型方法开展了扎实规范的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低碳转型路径的相关理论,完善和拓展了我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政策体系。全书逻辑清晰、布局严谨、深入浅出、层层推进,是一部全面完整剖析我国实现减排目标途径与政策体系设计的优秀作品,值得一读。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