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负责开发建设,电气风电提供风力发电设备及塔筒的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平台成功投放首批1万尾大黄鱼,此举标志着该项目渔业养殖方案正式启动,风渔融合迈入新阶段。
万尾大黄鱼“入住”
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
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是全球首个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海洋牧场养殖一体化设计项目,入选“中国科协十大产业技术问题”,被列入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建成于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水深约35米。
项目采用三立柱半潜式平台,平台上安装一台4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以及轻质柔性光伏组件,平台中间取正六边形作为养殖区域,养殖水体容积约10000立方米。此次“国能共享号”平台投放的大黄鱼,规格为700~800克/尾,养殖周期为3至4个月。待首批鱼群稳定后,项目将适时补充投放,并根据试验具体情况调整养殖鱼品。
此外,项目通过海上风电向深海发展的技术突破,用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推动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达到集约化用海、跨产业间融合发展的开发目标。相较于传统固定在海床里的风机,漂浮式风机不需要大规模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而是利用浮力原理,在水上漂浮运行,在深远海部署更为方便。它还可以通过电动缆绳调节方向和位置,能够适应多种风向和海流环境,获得更多风能。
同时,平台系固采用9条长431米无档锚链,每个立柱连接3条系泊缆,保障风渔融合平台在海上风力达到60米/秒(即17级以上台风)的情况下,仍能安全平稳生产。
精于风,不止于风
多产业融合,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探索“蓝色粮仓+绿色能源”新路径
据测算,一个养殖周期鱼品收入可达数百万元。4兆瓦的风机满负荷发电每小时能发电4000千瓦时,单日24小时满负荷运转可发电9.6万千瓦时,相当于4.25万人一天的生活用电量。
此外,养殖收入可以补贴深远海风电建设成本,同时漂浮式风机将自身发的电通过电缆供给至投喂设备、洗网设备、监控设备、渔网绞车等养殖设施,不再需要额外配备电源。
风力发电和渔业养殖的创新融合,符合当下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探索 “蓝色粮仓+绿色能源”新路径,打造“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形成以风渔互补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助力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伴随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进程
一路探索、引领
电气风电在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历程中,一路探索、引领、突破创新。不论是引领中国海上风电首次迈入3MW+、7MW、8MW、11MW时代,还是以多个首台套、首次项目为依托不断创新,电气风电始终走在行业前沿。
在漂浮式领域,同样如此。以此项目为依托,助力打造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在此基础上,电气风电还将在海南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中,将漂浮式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从4MW提升至16MW。该项目是中国首个规模化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将选用电气风电自研的EW16.0-252半直驱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助力推进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实现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历程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
随着中国海上风电由近海向深远海不断推进,电气风电将持续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探索,以“高可靠、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助力中国海上风电的高质量发展。
在探索的过程中,电气风电将坚持创新,携手产业链伙伴,促进风电与其他能源、其他产业间的高效利用和融合,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