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9-86252006
首页 节能产品 环保产品 节能环保商家 节能环保资讯
节能产品

TOP

第四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再掀产业热潮
2024-06-12 09:28:37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作者: 【 】 浏览:0次 评论:0
  6月6日至7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聚链协同 低碳赋能 第四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成功召开,大会聚焦打造海上风电新质生产力、深远海浮式风电发展、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挑战与技术突破、风电企业“走出去”机遇挑战、海上风电制氢等热点话题,汇聚行业专家、企业先锋与行业同仁,共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共绘可再生能源行业未来。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最具成本优势的绿色新能源,海上风电既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能源底座”。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田野指出,海上风电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全行业应当坚持开展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能源。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田野
  CWEA研究显示,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十四五”期间,中国沿海地区海上风电规划容量约5500万千瓦。预计2024全年总体新增装机7500~8000万千瓦,其中,海上1200-1500万千瓦;2025全年总体新增装机8500~9500万千瓦,其中,海上1500-2000万千瓦;2030全年总体新增装机将超过2亿千瓦,其中,海上大于5000万千瓦。
  会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院高工曹宏宇对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指出,产业要要坚定发展海上风电的信心,放眼全球,海上风电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各主要海洋国家基本都将海上风电产业作为能源保障、绿色发展重要抓手。聚焦国内,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活跃的地区,人口密度也比较大,制造业发达,风电产业链配套体系比较完善。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对绿电的需求非常迫切,海上风电距离负荷近,消纳空间比较足,有望成为沿海省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解决方案技术经理崔冬明在《海上风电大型化技术创新与综合应用》主题分享中指出,面对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的多重挑战,金风正通过全面探索设计/制造边界、打造“全生态链条风能资源评估”能力、自研整机仿真平台、核心部件国产化、海上工程设计一体化、新型海上输电方案+构网型风机技术等多方面推动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及应用工作。尤其在质量管理方面,金风围绕设计质量、零部件质量、制造质量、服务质量、客户体验五大方面持续打造“风电长跑”质量管理模式,以累计投资超10亿元打造风电的四级试验体系,贯穿零部件级、子系统级、整机传动级至风电场级的四级验证能力,为产品大型化保驾护航。
  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风电行业经理成茜表示,埃克森美孚进入中国风电运维市场后, 以高品质的润滑产品和高水平的服务, 助力风电机组在日益严苛的载荷要求下持续高效运转, 并减少非计划停机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当前,美孚以覆盖轴承、齿轮箱、发电机、液压系统的全系列高性能产品深度服务中国风电市场,并基于SHC™齿轮油等明星产品、风机主轴承润滑管理、覆盖全国的换油服务网络、标准油品分析和深度油品分析、数字化在线监测技术等服务赋能中国风电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二级咨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风电分会副会长张晓朝指出,当前,海上风电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训薄弱、风险规划管理能力不足、常态合法合规检查不实、智慧化技术手段待完善,亟待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在保持已有的安全体系不变的基础上,针对海上风电安全差异,主要创新地在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强化海域风险规划分析、夯实常态合法合规检查、推进各项流程智慧升级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员朱凌表示,我国已建成海上风电场大多为浅水近海风电场,近海成为海洋开发利用最密集的区域,也是用海需求和矛盾最集中的区域,推进海上风电深远海布局是趋势。此外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海上风电+深远海养殖”、 “海上风电+制氢”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探索开展多种能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建设,推动多能互补供电系统和示范电站建设。
  海上风电作为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知识体系的产业,以及工作环境相对复杂、对高素质运维人才要求较高等特殊性,当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招聘难、留人难问题。北极星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广指出,解决招聘难点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薪酬待遇、拓展招聘渠道、加强企业形象宣传、加强用工管理和培训以及引入新技术和新模式等。当前,北极星应对行业需求,为行业提供基于校园人才解决方案、社会招聘解决方案、定制解决方案、基层人才培养方案等多角度服务,赋能海上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海上风电产品经理廖波从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发展趋势角度,着重提出了低成本、轻量化叶片设计和制造挑战,以及全集成传动系统技术挑战和风险应对方案。在会上,廖波重点介绍了中船海装20MW+海上风电机组,该机组集发电性能优、叶片气动性能优、抗台能力强、可靠安全性高、运维智能化高等优势,将为推进行业大功率设备、深远海发展提供优秀解决方案。
  南京牧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技术经理侯春一阐述了测风激光雷达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应用技术。他表示,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精准风速预测需求增大,测风激光雷达带来的效益将逐步显现,市场前景广阔。当前,牧镭激光正在基于地基&浮标雷达系统、机舱雷达、三维扫描雷达等多样化产品及方案,推动测风激光雷达在海上风电的广泛、成熟应用。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神平台产品经理刘晓霞指出,十四五后期海上风电将加速向风速条件更好,但建设条件更严苛的深远海推进。面对深远海挑战,电气风电分别从机组设备大型化、柔性低频交流输电、基于运维母船的新运维模式、数字化智慧风场解决方案等几方面创新发展路径。同时,在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方面,电气风电投建的南日岛风电和渔业养殖融合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吉林白城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海上风电 “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园区等示范性标杆项目,不断拓展风电新场景应用,助力海上风电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推进。
  苏格兰国际发展局投资部中国区总监赵莉详细介绍了苏格兰海上风电市场,挑战与机遇。她指出,苏格兰是全球海上风电十大市场之一,也是浮式风电全球领先者。目前已建/在建/获批的项目约10GW,计划中的项目33GW,其中包括将近23GW的浮式风电项目,市场空间广阔。苏格兰现有两大海风产业集群——深海风电集群和Forth & Tay风电集群分别位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和北部高地地区,是项目的主要聚集地。苏格兰海上风电产业目前欠缺本地供应链,建议国内出海企业重点关注整机与叶片、大型铸造部件、海缆/动态缆、塔筒及浮式基础、海上风电制氢等领域的市场和投资机会。苏格兰国际发展局也将对国内企业提供量身定制、免费的保密建议和服务,协助公司做出在苏格兰投资的正确决策。
  在大会上,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漂浮式系统设计副总工程师宋占胜对深远海漂浮式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进行了分享。他着重介绍了明阳智能在海上大容量风电产品的技术创新引领,通过创新实现MySE5.5MW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风机-三峡引领号、MySE7.25MW深远海漂浮式风机-海油观澜号的成功应用,以及全球最大容量漂浮式OceanX蓝色能动号的跨越式创新,同时分享了漂浮式风电技术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相信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与多种产业能源的融合创新发展为漂浮式风电早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奠定基础。
  中交三航局海上风电施工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杜宇分析表示,目前国内施工船舶选择的现状是结合项目环境条件,依靠经验推荐,用于指导船舶选择的海浪数据失准,存在巨大的经济和安全风险。业内亟需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的体系支撑,规避项目的决策风险,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和可靠性。中交集团不断尝试探索,进一步分析研究出了浮式船舶施工可靠性量化分析关键技术,并已于多个海上风电场有了成功应用案例。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海上风电技术研究和项目检测的第三方机构,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风能解决方案总监蔡志崧做了《漂浮式风电机组设计风险点解析》演讲分享,他表示,机组设计应重点关注波浪频率的凝聚、RNA偏航角敏感性分析、极端阵风参数修正、仿真时长,测试验证则要注重一体化载荷仿真模型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目前我国漂浮式风电项目仍处于试点阶段,无论是机组设计还是场址环境因素挑战,都需要第三方把控风险,目前鉴衡认证主要基于漂浮式风电型式认证和项目认证两个阶段开展漂浮式风电系统检测认证工作。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工艺室副主任赵辉分享了《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探索与展望》。他介绍到,海洋可再生能源融合的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基于空间融合的多重利用,实现用海集约化;第二个是基于产业互补的链条延伸,解决风电消纳、降低开发成本等问题,这一模式未来或将更有利于解决深远海开发的经济性问题;第三个是整体开发综合利用的深度融合,目前模式还未形成,但风电企业将扮演重要角色。基于上述模式,华电重工在风渔综合开发、离网海上风能消纳、风波互补发电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
  会上,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风电首席工程师李志川系统性的介绍了当前国内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发展情况,他表示,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可以覆盖漂浮式风电70%以上的技术范围,无论是电力系统,浮体设计,系泊系统,海上安装,还有包括动态缆,运维技术,都是高度重合,但两者也有差异性,比如浮体结构的受力等,中海油在海上有着40余年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经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海洋工程技术和实战管理经验、在海上平台、导管架,基础、码头、物流基地等方面具有雄厚的资源。
  中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大型商业风险部执行总监霍永朝对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存在的风险和对应的保险种类进行的详细的分析介绍,他指出,在海上风电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期还是到了投运以后,去购买保险,是以整个项目的工程额度,或者以投入运营期资产总额度作为保额投保,对应是业主或者承包商要支付保费的成本,如果每千瓦装机成本下降,其实保险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随着海上风电更深、更大、更远的发展趋势,单个保险公司经常难以提供承保能力,需要共保体承担风险。现在很多风电项目是通过共保体承保,每个保险公司只承接一定比例的份额。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海洋工程事业部设计与技术管理部副主任凌佳楠指出,海上风电建设因单位工程分散、作业面多、标段划分较多、建设周期较短等原因,致使项目管理难度大大提高。目前缺少系统性、多层次、全过程的管理创新研究,亟需基于项目实际,探究项目管理创新措施,利用管理优势推动项目降本增效。基于全面的规划设计、勘测能力和施工组织能力等行业经验,上勘院积极探索适应海风平价大背景下的项目降本增效管理模式。发挥设计火车头作用,注重工程前沿和大型化设备降本;以合同造价管理实现全面预算成本动态管控;夯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以及联动前后施工管理,优化项目施工资源配置等,摸索出一条可复制、走得通的全生命周期海上风电项目降本增效管理路径。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刘立伟分享了《超长效石墨烯锌粉涂料在风电防腐中的应用》,他介绍到,在严苛的海洋腐蚀环境下,当前风电环氧富锌防腐涂料,仍有不可调和的技术缺陷和使用风险,无法提供20-30年长效防腐保障。作为风机关键部件的保护罩,金属塔筒,风电涂料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升级要求。中科院新一代创新石墨烯锌粉涂料具有超长效防腐、施工便利,石墨烯增强机理、经济性好和节能降碳五大优势,能够给能源电力耐久防护创造更大价值。
  刘飞在大会上分享了《风能资源高技巧预测技术创新》,他重点介绍了中山大学风能预报预测实验室,该实验室成立于2020年,从AI (天气预报&超高分模拟&观测)、靶向自适应技术、风能预测提升三个方面在风能资源预测做出了探索与努力,中山大学也正在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课程,目前校企深度合作转型正面临关键时期。
  本次会议中,与会嘉宾对海上风电及深远海发展前景非常认可,也指出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国内海上风电仍存在着产业布局分散、单一产业发展受限、数智化水平不高等现实的问题。未来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化、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基于绿电的产业延伸发展如海上风电制氢、合成氨等Power to X,将成为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本次会议还获得了永福股份、金风科技、埃克森美孚、明阳智能、电气风电、牧镭激光、中船海装的大力支持。未来,海上风电行业将持续创新发展,赋能“双碳”目标、推动实现国家能源经济低碳转型升级。
  环保节能网热线:029-86252006
  环保公司网址:www.hbjnw.cn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
Tags:海上风电市场 风电会议 责任编辑:hbjn200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开幕 Intert..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